查看原文
其他

【会刊·回顾】祝家麟《“建院”的名称》(2022年版,第14期)

海上·渝音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2024-06-27

帖子底部 ▼ 点击可阅 多篇 会刊旧文

作者:祝家麟

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原重庆建筑大学校长

--------------------------------------------------------

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

《海上·渝音》第14期(2022年出刊)

所在栏目 ■■【那些回忆】■■

--------------------------------------------------------

从1952年10月6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高(52)第字4390号命令,决定成立重庆土木建筑学院到2000年5月31日与重庆大学合并的重庆建筑大学,这个学校常被重庆人简称为“建院”。办学48年期间毕业的校友也喜欢说:我是“重建工”毕业的。1954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这所大学不仅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土木建筑性质的工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成立时举办有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仅有的八个高校之一,也成为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直属领导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国家蓬勃兴旺的基本建设和城乡建设热潮高度契合,毕业生很受欢迎,校友们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校歌唱到“哪里有建设,哪里有我们”,所以校友们说起“重建工”,都满怀着对母校的热爱和自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建工”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高,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基本建成了土木、建筑类学科门类齐全、兼有环境科学、建筑材料、机电学科、工程管理及某些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成为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是国家部委属高校之一。早在1988年国家建设部就曾报请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别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建筑工业大学”,因为在建设部所属7个高校中,这两个学校历史悠久,办学实力较强,改成大学更有利于学校发展,不过那个时期国家治理整顿任务繁重,暂时搁置了高校更名的工作。到了1992年,建设部再次以建教【1992】100号文向国家教育委员会申请更改两校校名。在那个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国初期建立的许多称为“学院”的高校,都在争取更名为“大学”,希望改变在国内外校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对等的状况,以利于学校内部人才稳定和学科建设。

为了规范高校更名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年8月14日以教计【1993】121号文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申请更改名称问题的规定”,其中第四条规定“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如需改名为“大学”,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学科门类较多,规模较大,一般要求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且具有三个以上的主干学科门类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2、以单学科为主,但承担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任务较重,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力量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对照这个文件的要求,学校认为改名为“大学”称谓的条件已经具备,立即跟进申请。1993年8月25日由梁鼎森院长签发了重建院发【1993】405号文向建设部报送了“关于申请更改校名为‘重庆建筑科技大学’的报告”,同时也恳请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支持,四川省教委以川教计【1993】202号文向国家教委报送了“关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大学的请示”。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国家教委于1994年1月17日以教计【1994】11号文通知建设部,抄送国家计委、财政部、四川省教委、黑龙江省教委,同意“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两个兄弟学校名称完全对等,这样的称谓更为简洁。1994年3月7日全校举行庆贺学校更名暨“211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的万人集会,由建设部副部长毛如柏、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忠授牌,自此学校的所有标志换成“重庆建筑大学”,也标志着学校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开展,学校的英文名称必不可少。自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开始,英文名称一直采用“Chongq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申报改名为重庆建筑科技大学时拟定的英文名称是“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教育部批准改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后,是否还用这个英文名是个问题,经反复讨论,选择了好几个英语词汇,如Building,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都不足以对应汉语土木建筑类专业所要表达的“建筑”的语义,最后决定就采用汉语拼音,把“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作为学校的英文名称,我们希望把重庆建筑大学办成世界知名大学,如果老外懂得了汉语“Jianzhu”的语义,乐于与我们交往合作,就说明我们的大学办成功了。

我是1996年1月被建设部从法国召回国担任重庆建筑大学校长的。上任后不久,就有老教职工来反映对校史的不同看法,遇到了校庆从哪年算起的问题。其实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40周年校庆编写校史时对此问题就有过争议,又来反映意见可能是希望新校长改变些什么。我召开校长办公会决定再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开座谈会、查阅文件,了解到1952年组成重庆土木建筑学院的人员主要有三部分:行政管理后勤人员和部分教师、学生来自西南工业专科学校(简称西南工专),由重庆大学土木建筑系成建制划转过来的教师和学生,来自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西南贸易专科学校学生。1953年又有来自云南大学建筑系教师,贵州大学土木系的教师和学生。1952年组建学院时有教师184人(原西南工专教师126人,其他学校调入58人),学生1162人(原西南工专学生433人,重庆大学331人,其他四个学校398人),分设九个专业。学院院长由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原校长李海文教授担任,学院党总支书记由石昌杰同志担任(1955年起作为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56年任学院党委书记,1965年至1972年任院长)。1952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发布命令的受文者是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命令主要内容是 “兹决定你校自1952学年度开始改为土木建筑性质的工业高等学校,迁入原西南师范学院院址,原校名撤销,改成重庆土木建筑学院,除将你校调整方案及教师调配名单随文发布外,希望立即切实遵照执行。”(这个文件的附件列举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非土建类专业及教师调整到重大、川大、西师、川师、北京工业学院、水利部等单位的具体名单。)部分干部教师认为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由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更名而来,且组建时筹备工作、行政管理,校园建设主要是在原西南工专教职人员操作下进行的,教师队伍多数是西南工专原有教师,应当溯源于西南工专的办学历史,把建校时间前推到西南工专前身,1937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 1938年迁往重庆沙坪坝,更名为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简称“中央工校”,与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毗邻,1950年重庆解放后改名为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在此期间台湾中央工校校友会也希望与学校建立校友会关系,再加上社会上也有一股风潮,一些高校为了表明自己办学历史悠久,千方百计去找源头,把办学历史尽量提早,所以一些人提出这样的主张也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党委、行政针对有这类意见的教职工做工作,认真领会国家1952年对高等学校调整的精神,回到西南地区八个学校组建重庆土木建筑学院的初衷,最后大家都认识到,不论来自何方,我们从1952年起就在这个新的校园为国家培养人才,应当团结一致向前看,仍然肯定把1952年10月2日作为校庆日。

时光来到了21世纪,在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重庆建筑大学于2000年5月31日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重庆大学,开始谱写新的篇章。“建院”无论是称为“土建院”、“重建工”、“重建大”,三易校名,48年历史,创造了辉煌。差不多半个世纪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几代重建大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使学校从一个单科性的学院发展成为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专业特色,以工为主、兼有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理工大学。五万多在“建院”学习、工作、生活过的校友会铭记这个朝气蓬勃的校园。岁月如歌,魂牵风华正茂之年,景色如画,梦萦奋斗求学之地,这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扬起事业风帆的港湾。如今这个校园作为重庆大学的一部分,继续焕发青春,蓬勃发展,为国家造就人才。逝者如斯,来者璀璨,我们会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关于建院的记忆 ▼ 可阅读视频

--------------------------------------------------------------------

作者姓名:祝家麟

出生城市:重庆市

在校年份:1974年 至今

院系专业:基础部,校办,党办

就职单位:教授,校长,书记

现任职务:退休

作者寄语:温故知新,笃行致远,惟实励新。

--------------------------------------------------------------------

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

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

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163.com

.

别担心所谓的文采

这可不是文学杂志,而是联谊性期刊

重点是文章具有【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


点 击 下 方 题 目 ▼ 可 阅 相 关 文 章


❤【海上·渝音】第15期︱诚邀校友参与

———————————————————————

上海校友创作文集《依旧追还》被收藏 ❤ 

柏凡淋《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卷首语】—

❤ 张斌《有些事 值得浪费生命》

❤ 张斌《依旧追还》

❤ 张斌《疫情下的校友力量》


—【校友足迹】—

王勇《当紫禁城遇见耶路撒冷》

张轮大《没有花开的花儿沟》

吴婷婷《四季流转,一些相逢》

余岚《30岁,选择自由生活思密达》

熊伟《西方世界的建筑解读》

黄虹《带娃进藏,我都准备了什么?》

王德华《重大人在伊朗》


—【家有重二代】—

❤ 董翠荣《你是我的宝,我为你骄傲》

❤ 高爱华《有一天啊,淘淘》

❤ 施筱青《我家的人类幼崽》

❤ 刘裕梅《笑笑和瑶瑶,共同成长》


—【那些回忆】—

刘永峰《为西藏建设献青春》

段森《2班叻些娃》❤

李阳《雨中缙湖》

薄宏涛《山城记忆》❤

张峰辉《忆青春》❤

洪东涛《我和重庆二十年的故事》❤

高爱华《平凡生活里闪亮的热心 采访王柔嘉校友》

高爱华《拨动百年记忆的琴弦》❤

李汪洋《重大你好,难说再见》❤

雷杨《我的青春“三块五”》❤

童渊媛《曾在“建大之声”》❤

霍精民《由抢占座位所引起的……》❤

何佳佳《重大92岁了,我想夸夸她》❤

潘杰《虎溪图书馆十一楼的故事》❤

董翠荣《师恩如海》❤

黄健《大学生活记忆》❤


—【再续渝缘】—

❤ 张斌《同学相逢是首歌》

❤ 安旭东《念奴娇·十年》

❤ 牟晓榆《七月山城的相聚》


—【我与校友会】—

孙翠华《花 草 石 泉 焰》❤

王丹《沪上校友情》❤

施筱青《人在魔都》❤

《2021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2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校友职场】

❤ 陈春兰《跳槽那些事儿》

❤ 周闯《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

❤ 陈钢《职场9年感悟》

❤ 马龙《做最好的自己,把工作当一场修行》

❤ 刘念《人到中年,想想财富四象限》


—【校友艺文】—

吴华《花花画笔下的校友们 I》❤

刘飞芳《记忆中的小山村》❤

刘飞芳《二月二 龙灯古会》❤

陈倩《映城志 ——电影中的重庆》❤


—【校友杂论】—

❤ 丁松《我的新农村》

❤ 谭奔《炒的这么火的“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

❤ 焦鑫《我命由我不由天,自由意志存在吗?》


—【疫情共渡】—

赵鹏《疫情中,我在小区做志愿者》❤

吴华《我是团长》❤

王嘉春《花园的春夏》❤

蔡鑫《任病毒变千遍,我们亿心一疫》❤

董翠荣《精气神儿》❤

苏杰《疫情所感》❤

黄虹《2020,母子在线为抗疫出力》❤

马新文《重归武汉》❤

曹双《我在疫情的这三年》❤

王涛《春天里》❤

马新文《等天黑了再说》❤


—【鸣谢赞助】—

❤【翁金荣|龙策设计】做有灵魂的设计

❤【王建国|快装王】写字楼快装,装配式交付

❤【许家芳|昊阳实业】提供钢铁供应链解决方案

❤【肖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